⒈ 古代為舉行郊祀、封禪等大典而設(shè)的高臺(tái)。
引《漢書(shū)·禮樂(lè)志》:“帝臨中壇,四方承宇。”《后漢書(shū)·祭祀志上》:“隴 蜀 平后,乃增廣郊祀, 高帝 配食,位在中壇上,西面,北上。”晉 左思 《魏都賦》:“量寸旬,涓吉日,陟中壇,即帝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