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亦作“觽年”。
⒉ 語本《詩·衛(wèi)風(fēng)·芄蘭》:“芄蘭之支,童子佩觿。”后因以“觿年”為童年。
⒈ 后因以“觿年”為童年。
引語本《詩·衛(wèi)風(fēng)·芄蘭》:“芄蘭之支,童子佩觿。”
唐 駱賓王 《上兗州崔長(zhǎng)史啟》:“偉龍章之秀質(zhì),騰孔雀於觿年。”
唐 王勃 《廣州寶莊嚴(yán)寺舍利塔銘》:“鳳閣觿年,已振彌天之響。”
⒈ 語本后以觿年指童年。
引《詩經(jīng)·衛(wèi)風(fēng)·芃蘭》:「芃蘭之支,童子佩觿,雖則佩觿,能不我知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