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液體:涌流而出。
例泉水涌溢。
英well;
⒈ 亦作“涌溢”。
⒉ 涌流而出。
引《漢書·李尋傳》:“間者重以水泉涌溢,旁宮闕仍出。”
《北齊書·平鑒傳》:“鑒 乃具衣冠俯井而祝,至旦有井泉涌溢,合城取之。”
亦指液體滿而流出。 葉圣陶 《城中·前途》:“假如提起來(lái)斟著,就有淡瑪瑙色的‘陳紹’流出來(lái),觸著鼻觀便覺(jué)陶然。他不自禁地口津涌溢了。”
⒊ 漫溢;泛濫。
引《后漢書·陳忠傳》:“又霖雨積時(shí), 河 水涌溢,百姓騷動(dòng)。”
晉 干寶 《搜神記》卷六:“吳 孫權(quán) 太元 元年八月朔,大風(fēng),江海涌溢,平地水深八尺。”
⒋ 比喻大量涌現(xiàn)。
引唐 元稹 《告畬三陽(yáng)神文》:“通 之盛時(shí),戶四萬(wàn)室,耕稼駢緻,謡謳涌溢。”
范文瀾 蔡美彪 等《中國(guó)通史》第三編第七章第五節(jié):“他的詩(shī)奇思涌溢,想人之所不能想,說(shuō)人之所不能說(shuō)。”
⒌ 猶沸騰。
引唐 柳宗元 《非<國(guó)語(yǔ)>上·三川震》:“夫釜鬲而爨者,必涌溢蒸鬱以糜萬(wàn)物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