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《后漢書·明帝紀(jì)》:“館陶公主為子求郎,不許,而賜錢千萬(wàn)。謂群臣曰:‘郎官上應(yīng)列宿,出宰百里,茍非其人,則民受殃,是以難之。’”后因稱郎官為“星郎”。
⒈ 后因稱郎官為“星郎”。
引《后漢書·明帝紀(jì)》:“館陶公主 為子求郎,不許,而賜錢千萬(wàn)。謂羣臣曰:‘郎官上應(yīng)列宿,出宰百里,茍非其人,則民受殃,是以難之。’”
唐 岑參 《送李別將攝伊吾令充使赴武威便寄崔員外》詩(shī):“遙知竹林下,星使對(duì)星郎。”
唐 張籍 《早朝寄白舍人嚴(yán)郎中》詩(shī):“鳳闕星郎離去遠(yuǎn),閤門開日入還齊。”
唐 張諤 《贈(zèng)吏部孫員外濟(jì)》詩(shī):“天子愛(ài)賢才,星郎入拜來(lái)。”